
吉木新闻记者 刘车臣 据新华社报道,记者从清华大学获悉,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、中国科学院院士、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于10月18日在北京逝世,享年103岁。杨振宁1922年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。 他和米尔斯提出的米尔斯规范理论是20世纪物理学最重要的成就之一。回国20多年来,杨振宁先生任教于清华大学,为培养人才、促进中外学术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。极目新闻记者注意到,杨振宁出席第100届(实际是99届)时h) 2021年生日活动中,他激动地讲述了著名科学家和好友“两弹一星”创始人邓稼先实现愿望的故事。杨振宁缅怀邓稼先(来源:清华大学社交媒体视频截图)2021年9月22日,杨振宁学术思想研讨会暨诞辰百年在清华大学举行。杨振宁在活动中回忆起1964年中国成功引爆原子弹后,他指出美国媒体报道说,他的好友邓稼先是原子弹设计的关键人物之一。他说邓稼先是他在美国高中和大学时最好的朋友。 “我们的关系不仅仅是学术关系,更是兄弟关系。” 1971年,杨振宁克服重重障碍首次访问新中国,时隔22年首次见到邓稼先。杨振宁表示,这次访问非常难忘。这段人生的重要经历,让他对新中国有了一些了解,对他的人生轨迹产生了很大的影响。我在北京多次见到邓稼先。离开北京后,杨振宁在上海转交了邓稼先写的一封信,通知他实际上没有外国人参与我国核武器的生产。杨振宁曾回忆:“这封短短的信对我的情感影响巨大,我一度泪流满面,不得不起身去卫生间整容。这段经历被记录在杨振宁的《邓稼先》里,这本回忆录也被收录进中国高中教科书。杨振宁在讲话中说,邓稼先在信的最后写下了那句花哨的话:“我 希望人们长寿,万里同程。”“50年后的今天,我想我在邓稼先那里告诉过你这句话。我明白你的意思是遵循相同的模式h.我可以自信地说,在未来的50年里,(我将追随)你们的愿望,走同样的道路。杨振宁说:“我相信你会满意的。” 邓稼先的来信(来源:公共会计知识分子) 多年前,2003年,杨振宁随家人从纽约石溪搬到了北京的清华大学,将清华园的住所称为“归元居”,将自己的晚年奉献给了中国的教学和科研。 清华大学高级研究中心推荐人才。我还在慈大物理系和数学系教过8个班的200多名新生。大学物理课程每周授课两次,每次 45 分钟两节课。 “我的人生可以说是一个圆。 “从一处开始,走了很长一段路,现在又回来了。”杨振宁曾这样说道。杨振宁看望邓稼先时的合影。1986年住院(来源:清华大学历史博物馆,发布于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官方微信)(来源:时事新闻)
特别提示:以上内容(包括图片、视频,如有)由自有媒体平台“网易账号”用户上传发布。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注:以上内容(包括图片和视频,如有)由网易号用户上传发布,网易号是一个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的社交媒体平台。